转炉csp连铸工艺配置开发技术 | 法钢特种钢材(上海)有限公司-凯发体育官网

 热轧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是从德国引进的第二代csp工艺技术,两流csp连铸,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至2007年9月,已累计产材超800万t。csp生产线的一些优势,如投资省,达产达效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这条生产线得到了展现。

  所开发的产品包括sphcsphe冷轧轧基板系列、汽车大梁板、机械工程用高强度钢板系列、x42~x60管线钢系列、集装箱板等钢种。随着2006年hmt和rh炉的投产,以及辊缝润滑技术和半无头轧制技术等薄规格生产技术运用的日臻完善,这条生产线逐步形成了”低碳低硅薄规格”的产品特色。

  csp流程技术创新

  铁水预处理由于csp连铸的凝固收缩特点,对钢水中硫含量要求高,一般钢种要求上csp连铸钢水[s]≤0.010%。而铁水预处理虽然可将硫脱至0.003%以下,但由于脱硫渣很难扒净,再加上转炉入炉废钢来源复杂以及转炉造渣材料含硫,因此要将转炉终点钢水硫控制在0.010%以下,必须采用综合控制技术。

  通过改进脱硫稠渣材料、规范操作,扒净预处理后的脱硫残留渣,优化转炉入炉料结构,使铁水比达到90%以上;控制转炉造渣料硫不大于0.030%;转炉终渣碱度不低于4.0;科学组织转炉生产,从2007年5月起转炉出钢硫≤0.010%的比例稳定在98%以上。铁水预处理的投入和顺行,使rh-csp单联成为可能。

  转炉炼钢厂3座100t转炉,与csp匹配偏小,给生产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为充分发挥csp产能,必须提高炼钢的整体操作水平,加快炼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缩短冶炼周期,促进”转炉-csp”工艺匹配优化。为此,从2006年4月开始引进了德国公司的烟气分析动态炼钢技术。在对该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根据动态炼钢系统的要求,同步进行了转炉底吹系统、烟气回收系统和供辅系统的改造,并进一步规范了现场原料和生产的管理,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在3座转炉上线并投入实际生产。

  根据目前模型调试优化阶段的实际效果来看:对于终点碳设定为0.04%的sphc、管线钢等低碳钢种,碳预报值(±0.01%偏差)命中率为85%,温度预报值(±20℃偏差)命中率为80%;对于终点碳设定为0.08%的q235、hrb335等钢种,碳预报值(±0.02%偏差)命中率为76%,温度预报值(±23℃偏差)命中率为70%。

  rh真空处理系统为生产超低碳钢。如果采用rh lf炉双联工艺,能很好的解决好s和夹杂物的问题,但又会引起c、n、si的问题,大大降低rh炉的冶金效果,因此从一开始便走rh-csp的单联工艺路线。

  半无头轧制技术由薄规格调试阶段转为常规生产工艺进行大批量工业化生产。2007年3~5月,主要是采用一切二的半无头轧制工艺,6月份,开始一切三的尝试。在半无头轧制的批量生产过程中,仅出现过5次堆钢(主要是飞剪故障)。相对单坯轧制,半无头轧制所发生的堆钢事故概率较低。在半无头实际轧制过程中,先进行一切二,避免在轧制过程中,一旦发生堆钢造成连铸中断。一切二稳定之后,再尝试、逐步扩大进行一切三,一切四。

  根据设计能力,半无头生产的最厚规格h≤4.0mm,厚规格的半无头生产有损刀片。目前正常使用半无头批量生产的厚度规格范围:1.0mm≤h≤2.5mm。半无头轧制时辊缝控制曲线:恒厚度轧制时分切点f7(成品机架)辊缝过渡平稳,成品带钢的厚度及宽度与单坯轧制时一样。变规格半无头轧制时,带钢厚度过渡区域长度8~10m,其它区域的厚度精度可控制在△≤0.05mm,完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满足客户需要。

  半无头轧制时的带钢目标板形值设定与单坯轧制时相同。在半无头批量轧制薄规格过程中,相对于同样条件下的单坯轧制,带钢平直度要好。这主要是由于长坯轧制有利于带钢轧制对中和稳定,同时也避免了第二卷以后带钢因穿带失张而引起的头尾平直度变差。

  恒厚度轧制时张力平稳,变规格半无头轧制时,分切点到达变形机架时,各机架之间以及成品机架与卷取机之间的张力平稳;当分切点到飞剪夹送辊时,则张力有明显的波动,特别是成品机架与飞剪夹送辊之间,成品机架与前一机架之间的张力,波动范围达1~2mpa。如果张力波动值超过5mpa,则容易引起机架间堆钢。

  薄规格生产板形控制和生产实践

  1)热轧薄规格产品板形控制困难,轧辊辊形由于磨损而变得不规则后,辊缝极难控制,非常容易产生浪形,特别是轧件头、尾无张力状态下,浪形大、平直度差。另外,轧件薄更容易跑偏,轧件在机架间成为s形,很容易产生浪形。针对上面的问题分别采取了相应对策,进行合理的参数设定,从而使得薄规格的板形控制大大优化,平直度目标大大提高,超薄规格板形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2)热轧薄规格产品生产实践,利用热轧薄规格板形控制技术、半无头轧制技术以及薄规格轧制技术等开发超薄规格产品,2007年1~9月热轧h≤2.0mm薄规格产品取得突破,达到总产量的27.22%(比2006年提高了5.13%),h<3.0mm薄规格产品达到61.10%,(比2006年提高了5.89%)。

  3)冷轧极薄规格产品开发实践。经过采用以上工艺技术参数的合理调整设定,实现大批量稳定生产冷轧极限薄规格(0.25mm~0.35mm)。2006年极限薄规格产品月开发量占当月酸轧线总产量的比例最高14.5%以上,全年极限薄规格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10%以上,实现大批量稳定生产极薄规格产品的目标。

  csp热轧高强度钢板系机械用钢系列,最高屈服强度超过700 mpa

  2006年9月份成功开发了屈服强度600mpa级别的低碳贝氏体热轧钢卷,迄今已商业化生产了超过8000t。后又进一步研制了屈服强度700mpa级别热轧钢卷,各项性能满足用户要求。

  利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及光学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其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和组织演变规律(动态cct),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结合金相图绘制动态(热变形)cct曲线。

  在3~40℃/s很大的冷速范围内均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3℃/s时,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为680℃;当冷却速度为5℃ /s时,贝氏体的开始相变温度为670℃;当冷却速度增加到30℃/s时,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降到655℃;当冷却速度为40℃/s时,贝氏体开始相变温度降到610℃。总之,加快冷却速度有利于得到贝氏体组织,这和实际生产中的钢带组织变化相吻合。

  结论

  csp生产线投产三年多来,实现了快速达产达效,已累计产材超过800万t。随着hmt和rh的投产,经过一系列的攻关,基本实现了rh-csp的单联。经过多年的攻关,的半无头轧制、轧制润滑等薄规格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品形成了”低碳低硅薄规格”的产品特色,管线钢x42-x60已系列化、高强度钢板开发了700mpa产品、冷轧产品已批量生产dc04产品。但还有许多指标如漏钢、堆钢事故多等需要改善;中高碳高强钢的开发也刚刚起步;国产化如中高碳钢保护渣、含b钢保护渣也存在问题。总之距离世界同类型生产线的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