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重组成立的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钢铁企业由此诞生。据媒体报道,此次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是中国钢铁业首个集团重组与上市公司合并同步推进的央企联合重组,重组后成立的中国宝武集团,拥有员工22.8万人,资产总额约为7300亿元,营业收入将达3300亿元。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也进入调整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钢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突出。此外,中国的钢铁企业众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也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进而导致钢材价格低迷,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虽然国家力推钢铁业兼并重组,以期化解钢铁业的过剩产能,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但由于各地的钢铁企业都是利税大户,而整合重组过程中难免会有人员、利益等方面的调整,因而,钢铁业兼并重组常常难以推进,去产能、调结构的效果并不明显。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为此,国家还安排了1000亿元用于钢铁煤炭工人分流安置。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召开的央企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上要求,2016-2017年两年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
应该说,此次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既是两家央企响应国家推进钢铁业去产能、调结构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两家央企通过重组可以解决部分高端产品的重复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按照国际钢铁协会2016年6月发布的数据,2015年宝钢粗钢产量达到3494万吨,位居全球第五位;武钢粗钢产量达到2577万吨,位居全球第十一位。而宝钢与武钢重组后,按照2015年全球钢铁公司粗钢排名的指标,跃升为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钢铁公司。
无疑,此次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是钢铁企业的强强联合,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中度,通过企业间资产整合,比如防城港和湛江港项目的集中规划和钢厂搬迁等,实现去产能、调结构的目标。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后,会促使钢铁业的过剩产能下降,同时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比如,日本nkk公司与川崎钢铁公司的重组以及新日铁与住友金属公司的重组,均通过对原有产能重组、协调对接,减少了产能,提高了保留设备的产能利用率。
但也需要看到,宝钢和武钢都是钢铁业的巨头,拥有员工多达22.8万人,重组面临着人员安置、债务处理、市场细分等多种问题,两家企业的融合难度比较大。此外,两家企业虽然都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但由于有部分税收属于地方政府,今后的税收如何分配、协调,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今后,宝钢与武钢的重组融合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磨合过程。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宝钢与武钢的重组,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解决部分高端产品的重复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有利于中国钢铁业的转型升级,对其他钢铁企业的重组有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中国有5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民营钢铁企业达到400多家。在400多家民营钢企中,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的仅有7家,而产能在100万吨以下的多达200多家。众多钢铁企业的无序竞争加剧了资源消耗和产能过剩。
纵观世界上钢铁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都远优于中国。比如,日本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到了全国的75%。而在中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50%。
可以预计,宝钢与武钢重组的示范效应,加上国家化解钢铁产能的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业将掀起新一轮兼并重组的热潮,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钢铁企业的重组有望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