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据报道,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已经获批,意味着新一轮债转股正式启动。而同样作为钢铁企业的渤钢集团债务处置最新思路的实施却困难重重,能否抗压落地还需权衡各方利益,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来有效处理不良资产。
据了解,渤钢债务重组方案由此前的“债转投”变为“债转债”。即将500亿元债务由渤钢集团中三家企业的优质资产组建新的公司承接,800亿元债务将采取留存原有公司和金融机构核销两种方式予以解决,600亿元将进行“债转债”。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认为,无论是上次方案中由基金从银行购买不良贷款的方式,还是本次方案中由国资运营公司从银行购买600亿不良贷款的方式,都需要银行理财资金购买,区别只是前者购买基金份额后者购买国资运营公司的债券。
回顾渤钢集团历史,2010年7月,渤钢集团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之时,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等8家银行给予总计1000亿元授信额度。在即将重组之时,天津市政府对渤钢的帮扶意愿仍然强烈,多次提出解决思路。
不过,“方案能否落地取决于天津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为其托底的意愿坚定程度。一旦确定实施,相关银行面临的相当程度的实际损失。”中信固收团队表示。
从实际情况看,天津市去年财政收入仅2600亿,而渤钢体系就有债务超过2000亿,再加上物产集团、泰达控股和城投集团等市管国有企业,债务总额已经接近8000多亿,且资产变现能力很差,由政府全盘承接债务几乎不可能。因此,此次方案中,天津市财政明确仅出资100亿成立国资运营公司。
“这些大型国企的不良贷款回收难度大,市场化筹资几乎不可能,依靠银行资金的概率更大”,黄文涛表示。
实际上,重组方案重口难调,多家银行达成一致意见绝非易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渤钢债务重组的主导人为黄兴国。近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中信固收团队表示,这对方案能否抗压落地的影响还是未知数。
虽然此次渤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若要实施落地压力不小,中信固收团队表示,若能在权衡各方面利益同时,使渤钢集团在去产能进程发力的下半年,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集中优质资源,享受行业分化带来的红利,有效处理不良资产,债务困局或将得到合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