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环保局局长胡伟介绍说,杭州市共有33家热电厂、92台套燃煤锅炉和脱硫治理设施,占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以上,属于日常监管重点。杭州市污染源全过程智能监管系统能够确保关键数据准确、设施状态真实还原、智能预警实时监控、大数据助力监管调控等多处技术创新。二期建设完成后,全过程智能监管系统基本上覆盖了全市主要的二氧化硫排放大户。
环保公交车达3000余辆
根据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机动车对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贡献占28%。
因此,杭州市采取了实行机动车增量控制、加强车辆源头管理、实施限行禁行措施,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督促市区储油库落实油气回收、推进公交车清洁化等组合重拳,率先探索设立环西湖景区低排放区,强力推进车船尾气治理。
杭州市的公交车正在逐渐转型升级,打造一张绿色城市新名片。杭州公交集团机务部副经理傅天融介绍说,自2008年起,杭州公交集团就开始应用油电混合动力客车、液化天然气(lng)客车、纯电动客车多元化并举的车辆结构模式,提升公交绿色环保性能。
目前,杭州市主城区公交运营车辆中,各类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和清洁能源车辆已达3482辆,其中清洁能源lng车辆达1604辆,纯电动车辆达1878辆,油电混合动力车901辆。主要运行在主城区内84条公交线路上,并将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的全替代。
“不仅是对包括公交车辆在内的机动车实现绿色能源的更新换代,杭州还从去年10月起实施高污染车辆全市域24小时禁行管理,同时在今年上半年通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回收汽油561.8吨,规范完成全市9座储油库、500余座加油站、200余辆运油车的综合治理改造任务。”杭州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处科长陈昀说,自2009年至今,杭州市累计淘汰黄标车22.66万辆,淘汰量居浙江省首位,市内已基本实现无黄标车。
今年4月1日起,杭州还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
治理扬尘渐成企业自觉
位于杭州市江南大道9号的“智慧之门”建设工地,3年内,这里将有两栋280米超高双塔拔地而起,目前,双塔的配建楼已初具雏形,工地里却几乎见不到扬尘。
杭州市滨江区住建局局长楼东文介绍,工地从原料开始控制扬尘,施工区域内不允许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都是从工厂预拌后再装车运进工地的。像这个工程一样,如今的杭州,不论大小,工地皆采取了扬尘抑制措施。
在杭州近郊,扬尘来源之一的混凝土搅拌站也实现了绿色改造。截至目前,混凝土搅拌站已完成绿色改造并通过验收95家,全年至少减少2250吨的粉料颗粒物排放。
“这些都是企业行为。”杭州市城乡建委工程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如今企业认为将环保措施做好了,也是对自己企业形象的提升。文明施工会在招投标中加分。在市场中,也得到了认可。”
除了企业的自觉行为,机制保障也是杭州扬尘的“防火墙”。
据了解,目前,杭州通过物联网在线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看到工地的情况并采取监督措施。截至6月16日,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施工企业已有308个,工地项目已有1157个。
百姓头顶的“灰色”正逐步散去,杭州正与往日道别。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杭州未来的影像正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