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大概有80%的失败率!”中国矿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矿联)常务副会长王家华11月2日在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如是说。
在此前于10月31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热身”论坛——中国-澳大利亚资源投资论坛上,王家华直言,“中澳矿业交流有很好的合作历史,但我国上半年对澳矿业投资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王家华提出,双方迫切需要反思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重塑中澳合作信心。
澳大利亚是矿业大国。在该“热身”论坛上,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阐明了中澳矿业合作对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重要性。她指出,新一届澳方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企业赴澳投资,采取取消碳排放税和矿产资源租赁税(mrrt)两大税种以及增加勘探资金等积极措施,为投资者打造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四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矿产品交易等整个产业链。本届大会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国矿业联合会共同主办。
更多选择成熟项目投资
面对诸多“前车之鉴”,中国投资海外矿产的步伐正在放缓。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境外矿业投资在投资矿种、偏好阶段、目的地结构等方面都在发生转变。
中矿联受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委托撰写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较上年同期)减少8.0%;中方协议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10.9%。
中矿联国际与地矿金融项目部项目负责人常兴国说,中国境外矿业投资在经历了快速生长阶段后,在眼下低迷的国际矿业形势下进入风险和矛盾爆发期。不过,衰减的数字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理性的增加。
该报告称,中国企业对金、铂等贵金属投资在增多,对铁、钾盐等大宗矿产品投资在减少。“大家都知道,钾盐、铁矿,(中国投资)成功的寥寥无几,很多项目还是20年前投的。”常兴国说。
“(中方)投资更多地选择成熟项目,并采取并购方式,对高风险国家投资减少。”该报告称。躲避风险的做法还有选择风险更小、周期更短的成熟项目,而不再是勘查项目或绿地投资。“已经达产的最好,至少要到达可研阶段。”常兴国说。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选择保守。
常兴国表示,随着一些主要矿业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投资资源领域限制扩大化和明显化,中国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主力的趋势持续发展。中矿联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对外矿业投资额分别为12.15亿美元、19.21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项目30例,民营达73例。
跨行业投资者“更需理性”
上市公司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批境外投资的有生力量。前三季度,共出现吉恩镍业、零七股份、炼石有色、山东黄金、河北钢铁、海亮股份、驰宏锌锗、华丽家族、特变电工和恒顺电气10家a股上市公司赴海外投资矿产,总协议投资额11.53亿美元,占全部投资额的36.8%。
常兴国还表示,在中国香港上市或打算上市的矿业公司正在增多。继专注于在赞比亚开发铜矿的中色矿业去年在港上市后,开发秘鲁铜矿项目的中铝矿业本季度亦在港上市,紫金矿业、开元集团、西色国际等,都有将其境外矿业资产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跨行业投资者。由于矿山企业资金紧张,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跨行业投资者在收购矿业资产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述报告显示,走出去投资矿产的中国企业中,跨行业企业开始成为主力,它们的协议投资额达到23.89亿美元,占到总额的四分之三。
不过,王家华提醒跨行业投资者“更加要注意理性”。他说:“前阶段矿业热,大批矿业企业、地勘单位走出去,很多铩羽而归,它们开始有了理性。而没碰到‘南墙’的企业,现在出去了,你们要保持理性,之前惨痛的教训,你们要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