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贸转型之艰:多位大佬遭索偿,互保融资放大风险 | 法钢特种钢材(上海)有限公司-凯发体育官网

上海钢贸借款危机持续发酵。11日晚间新日恒力公告,上海新日持有新日恒力8000万股股份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轮候冻结,冻结期起始日为2014年2月11日,冻结期限为二年。新日恒力实际控制人肖家守将面临多位债主的轮流索偿。

与上海钢贸圈“带头大哥”福建周宁上海商会现任会长周华瑞一样,号称“上海钢贸大王”的肖家守同样深陷20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纠纷涉及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据此前消息,涉及金额或超十亿元,不过目前仍未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公布。

日前本应开庭的案件因肖未出庭而暂时取消。据知情人士透露,肖家守方面目前仍在和银行方面“沟通”,3月开庭的多起纠纷案件肖可能也不会出庭。

“其实这在圈内已经不是新闻了,肖家守和其他很多钢贸商一样在去年资金链就已经很紧张。只不过最近上市公司公告将部分资产查封的消息公开了。”一位圈内上海钢贸商李强(化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一两年前开始银行就开始收缩信贷了,所以2013年到现在发生了很多起不良贷款事件。”

这些只是上海钢贸圈融资混乱的冰山一角。然而,两位圈内“大佬”暴露的堪忧处境传递出一个信号——钢贸危机正在显现大底。

与此同时,上海钢贸圈盛行的“互保融资模式”受到了冲击与质疑。“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太合理,靠信誉经营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规范。”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钢贸商要转型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尚不具备成熟的前提条件,所以近两三年盈利模式没有太大变化。”

“大佬”深陷债务漩涡

轮候冻结意味着债主将要排队讨债了,上海新日所持的新日恒力股权将面临多位债主的轮流索偿

肖家守有着多重身份:上海松江钢材城总裁、福建新日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周宁商会上海分会副会长。近期新日恒力的三则公告揭露了肖家守目前的窘境。

2014年1月30日,肖旗下上市公司新日恒力公告称,由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诉公司实际控制人肖家守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裁定书生效,因财产担保需要,其持有的4.66亿元的上海新日股权被查封,查封期为两年;同时,上海新日所持有的8000万股份亦被司法冻结,股份占新日恒力总股本的29.20%。

11日晚间新日恒力公告,同笔股份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轮候冻结。轮候冻结的释义为,对其他执行法院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有登记的财产,执行法院可以进行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登记。查封、扣押、冻结撤销或者解除的,登记在先的轮候查封、扣押、冻结即自动转为查封、扣押、冻结。

根据上海法院网的开庭公告,从2014年2月12日到4月15日期间共有22条被告为肖家守和上海新日的开庭信息,原告包括平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除一起为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外,其他均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轮候冻结意味着债主将要排队讨债了,上海新日所持的新日恒力股权将面临多位债主的轮流索偿。“上市公司只是公告了他部分已经查封的资产,具体有多少还不知道。不过他从去年(2013年)资金链就很紧张了,下半年打了好几个钢贸保证合同纠纷的官司。”上海钢贸商李强说。

另一位上海钢铁行业内人士则称:“肖家守在圈里口碑还不错,比较讲江湖义气。可能是比较看重‘关系’,经营方面欠缺,后台管理比较混乱。”此前也有银行方面信贷业务人士推测,肖家守的资产遭冻结,可能并不是其本身的投资项目出了问题,担保责任牵连应为主要诱因。

至于其中的具体原因,记者近日拨打肖多个电话均未接通,尚未得到其本人答疑。在2月10日肖涉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本应在上海开庭审理,肖家守以及相关被告也未现身。

互保融资模式之辩

肖家守及其控股公司不是主要被告,而是作为担保保证人的角色与其他钢贸企业共同被诉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来两个月内即将开庭审理的十余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肖家守及其控股的松江钢材城、新日担保、新日投资多不是主要被告,而是作为担保保证人的角色与其他钢贸企业共同被诉。

这其中的背景是,上海钢贸圈盛行的融资模式为联保互保、动产质押加上担保机构担保。“抱团”的企业可以享受互助增信,联保体成员为其他成员授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除了联保,不少钢贸市场主也自设担保公司为市场内的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在互保融资的抱团模式下,其中一个钢贸商资金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其他钢贸商集体凑钱的做法来填补缺口。虽然初衷是规避风险,但随着不规范操作的出现,风险随之而来——一旦担保对象无法偿还贷款,作为担保方会受到牵连,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钢贸企业因此容易受到大面积波及。风险一再累积,最终集中爆发。两位“大佬”深陷诉讼纠纷正是该模式下资金盲目放贷带来的后果。

据公开报道,联保互保模式为周宁上海商会现任会长周华瑞首创。不过自去年始,周华瑞也深陷借款纠纷中,被查封了部分资产。

在2011年底钢贸危机爆发至今,钢贸商资金链断裂、跑路等一系列事件,令钢贸行业在当地银行业的整体信誉备受打击。再加上钢铁行业下行,部分银行开始收缩贷款。一位地方股份银行的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我们银行去年就收到了总行的文件,对钢贸停止贷款了,对钢铁厂的贷款在原有额度上不再增加。今年目前还是这样做。”

从2013年8月初上海地区一个月内开庭的钢贸金融纠纷案高达302起,但作为被告的钢贸商基本都没有出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在上海几个法院旁听的多起纠纷案涉及金额均达千万。

银行与钢贸商频繁协商,多数情况下达不成协议。据钢铁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情况多是终端用户拖欠钢贸商货款;钢贸商拖欠其他钢贸商以及担保公司的借贷款。随后银行再告担保公司和钢贸商。”

作为上海地区最大钢贸行业协会,周宁上海商会曾发表致商业银行公开信,“银行收贷规模达到23%以上,钢贸企业资金流动性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面临全行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周宁上海商会呼吁银行续贷缓解资金紧张的同时,也寄希望钢贸商诚信经营。

多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传统钢贸运营盈利模式已迫近死亡。尽管上海钢贸企业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寻求转型为管理型企业,但是时至今日,大多钢贸商的经营盈利模式没有实质性变化。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直言:“这种模式是有问题的,但是要真正转型还要看整个社会、行业和金融方面转型的程度。

“据我所知,肖家守的盈利模式也没有太大变化,还是从银行借贷,再转借出去。这笔资金有两块比较大的部分,一个是松江钢材城,他要维持自己市场内的钢贸商。另一个是泛民间借贷,转给其他人,尤其是周宁上海商会里的钢贸商。”上述钢铁行业内人士称。